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的“副作用”

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的“副作用”

 

□潘洪其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近日在省纪委会议上强调,“干部配偶子女就业情况要上报”,引起了舆论瞩目(1014日《广州日报》)。

  这当然是好事,利于对干部的监督。然而,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意见认为,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弊大于利,甚至会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理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千方百计试图接近官员而往往不得其门,如果某官员的夫人在哪个单位高就、某官员的儿子在哪个地方经商等内容都向社会公开,那么,这些人就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近官员的配偶、子女,在他们那里打开一个‘缺口’,通过他们向官员表达‘情意’、送礼行贿……”

有才!初一看,这种说法似乎不无道理,再想想,不对呀。首先,对那些下定决心一定要接近某个官员的人而言,找到官员家属,又是什么难事?长期以来官员的家属从业情况并未公开过,也没妨碍“有心人”把官员的妻子儿女甚至丈人泰山一一找到。而那些所谓千方百计试图接近官员而不得其门的人,大多是一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就算知道了某官员的夫人在哪个单位高就、某官员的儿子在哪个地方经商,他们也根本和官员的夫人、儿子搭不上话,更不用说通过后者向官员表达“情意”了。

其次,在官员家属从业情况公开之后,虽然人们能够更方便地知晓官员家属在哪儿上班、经商,但在高度发达的公众监督之下,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即便接近了官员的家属,他们要想“下手”还是难上加难。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