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武大:赢了合同,输了良心?

武大:赢了合同,输了良心?

 

□王继富

 

日前,网上一个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派专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昨日新华网)。

帖子一发,网络群情汹涌,一个“薄情寡义”、“卸磨杀驴”的武汉大学形象立即跃然网上。即使后来武大发出情况说明,称解聘为依约办事,并仍会帮助病重教授渡过难关,但中国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无法接受这样“入理但不通情”的处事方式。发帖的教授的学生更是直指武大“薄情寡义”。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武大如果“床前解聘病教授”的情况属实,的确难以称得上一个人文大学应有之举。但是发泄、贬低对方的情操,讨论此举是否高尚,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有一个疑问,在“老泪纵横”的情感宣泄中,“床前解聘”的核心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谴责武大“道德败坏”,还是另有隐情?

网上发帖人表示,他是“不忍心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下场如此惨不忍睹”,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有影响的医患报道,比如病人没钱被医院拒收,单位不管导致员工无法及时医治,教授应该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也许,他的家人也陷入了一场“医疗纠纷”。

公平地说,武汉大学补贴16.5万元,已垫付医疗费用68.6万余元,并明确表示仍会尽可能协助教授渡过难关,似乎不算“卸磨杀驴”。武大从2006年其重病入院,学校仍按合约发放薪酬,也不能说是“无情无义”。而巨额费用是否是学校宣布解约的原因,这仅是第一个问号。

从履历上看,张在元,东京大学工学博士、UIA国际建协研究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专业成就很高。但其2005年在武大担任博导、院长,竟然因为不是全职聘用,不享受住房医疗福利,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人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如果张在元是兼职,他真正的单位又是谁?

此外,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改变,比如,不把治病的希望寄托于某一个医生身上,不把饭桌的安全寄托在某一个食品企业的身上,不把拯救一个病教授的责任全部压在校方的肩头。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良心是普通人面对艰难的一个精神慰藉,并不是医治百病的良方。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7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