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不能沉湎于“偷菜人”的角色

不能沉湎于“偷菜人”的角色

□ 张新理 

       以“偷菜”闻名的网络游戏,居然让网友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于是,在一些媒体上“偷菜游戏”便成了“小偷”的精神家园。

       游戏究竟是什么?游戏到底承载着什么?游戏的一般功能何在?看来只有从根上弄明白,我们才可能继续讨论有关“偷菜游戏”的是是非非。

       如果说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了与人交往的经验,游戏被作为幼儿期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活动。那么,成人通过游戏获得的又是什么呢?

       正因为任何游戏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文明社会大众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文化现象的游戏在使人娱乐的同时,一定是传播着一种理念或价值判断的,即便是游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试问,难道仅仅因为是游戏,便可以对以搞笑形式出现的“偷菜游戏”等“恶搞文化”,一笑而过,以示宽容?

       有个喜欢这款游戏的网友说:“因为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其实,无论什么游戏,大部分都是让人开心,让人打发剩余时间的。你不能总是指望像我这样的头脑健康、心思敏捷的人在工作之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发呆吧?”

       不错,游戏而已,本无可厚非。但是,游戏而已,又何必一定要设定为“偷”呢?也许对于一个百无聊赖的网友而言,一个“偷”字更有刺激性或新鲜感。但是,在违背主流价值取向的“偷菜游戏”中,“偷”是一个固定概念,涵盖着一种价值判断。沉湎于“偷菜人”的角色,在轻松一下的潜移默化中,虚拟世界里不太光明正大的“偷技”不是正在悄然演变成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欣赏的“技巧”、“智慧”、“本事”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