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铲掉“菜地”,铲不掉根

铲掉“菜地”,铲不掉根

 

□塘    

在潍坊一高校任教的丈夫痴迷网络农场不能自拔,因此而一团混乱的生活让妻子忍无可忍,终于放火烧屋,欲与丈夫“同归于尽”(《齐鲁晚报》1126)。

一个家庭的硝烟,也是一场文化的暗战。

这位怒火烧家的妻子,不为偷菜,为的是网络偷走了丈夫的心。公务员上班忙种菜丢了饭碗;老父床上急救,孝子却匆忙回家收菜;某公司技术部门上传数据时,又逢“收菜”时间,结果电脑死机,数月血汗“一场游戏一场梦”;前不久,南京一医生更是“把生命当游戏”,患儿父母数次下跪请求出诊未果,致使婴儿不治身亡,事后婴儿父母指责医生“忙偷菜”。这样的痴狂从何而来?

潍坊“菜农”梦中大喊葡萄熟了,做梦也要回到菜园。鲁迅写《朝花夕拾》,忘不了的也是这方百草园。文学用牧歌田园的回忆给现代人以安慰,网络农场勾起的也是虚拟世界里的思乡病。

现代人脱离了故土,便生活在了道德、风俗和行为的荒原上。这就是尼采所谓的“现代虚无主义”。我种的不是葡萄,种的是虚无,是吞食了一切都不能使我餍足的虚无。

每天耕种,开花结果,并不能使我满足,反而可能因为“勤快地偷”,不久的将来,你将成为网络的“富豪”,有了豪华别墅还要亿万身家,越有钱的人赚钱的速度越快,温饱线上的人永远在量入为出中挣扎。问题是你身价过亿仍不会有现实中的满足感。

现代人住进高楼大厦,要的其实就是邮票般小小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的温暖的自然家园,意味着一种强大得可以信赖的文化根系,如今被小小一片菜园控制,这就是种地偷菜可气可恨的缘由,也是众多粉丝为之痴狂的原因。

铲掉菜地,未必能斩草除根,这种屡酿悲剧的“菜地”,需要“法网恢恢”的规范与制约,否则,悲剧不会停止。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