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树立正确的“攀比观”

树立正确的“攀比观”


□ 王太广
 

日前,市委书记化有勋在全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机构改革之际,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以大局为重,听从组织安排,但也有个别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往往以不正常的攀比方式向组织提出非分要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和某某是一起提拔的,他已经调整几次了,我为啥原地不动。’说这种话的人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攀比观’。”

“比”,就是比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很多“比”的境况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奋斗就是一个不断与别人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的过程,但就“比”字而言,看似简单,却折射出一个人不同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攀比观”,关键要解决好“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三个方面的问题。

“与谁比”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攀比观”的关键。攀比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在于与谁比。比错了人,会心理失衡,甚至误入歧途。近年来落马的贪官们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心理演变过程:他们在与一些商界人士打交道时,发现年纪比自己轻、学历比自己低的人却发了财,感到心里不平衡。在这种不正确的攀比心理支配下,头脑也就不清醒了,私欲也就膨胀起来了,胆子也就大起来了,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作为领导干部,在生活上、待遇上不能与大款比,不与超越人们的消费承受能力比,不与条件优越的单位领导比。应当多与工人、农民、普通群众比,多与不如自己的同乡、同学、同事比,多与英雄人物和劳动楷模比。只有这样,心理状态才能平衡,精神生活才能充实,工作劲头才能不减。

“比什么”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攀比观的重要内容。“比”是有参照物的。一旦参照物选对了,就可能比出责任,比出动力,比出干劲,比出进取心,比出心理平衡来;当参照物选错时,就会比出坏心情,比出怨气,比出失落,比出心理失衡。作为领导干部,应做到不比学历比能力,不比级别比品德,不比实惠比实绩,不比职位比职责,不比休闲比修养,不比享乐比奉献,不比生活待遇比工作成效,不比个人升迁快慢比为人民服务的多少。

“怎么比”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攀比观”的核心。比,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道德品质优劣。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经常与先进人物比,就会越比越觉得自己思想差距大,越比越觉得自己工作干得太少,越比越觉得自己奉献不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经常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就会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就会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干净干事,一身正气,勇挑重担。

要树立正确的“攀比观”,一是要正确对待职务升迁与调整。领导干部不能光想升官,要把事业心放在做人上,把进取心放在做事上,把平常心放在做官上。二是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平衡的心态能够使人淡化官念,淡化财欲,做到凡事顺其自然,荣辱处之泰然。三是要养成客观看问题的习惯。一个人的升迁因素很多,除了靠个人的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之外,还有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机遇等方面的因素。因此,不能以个人职务升迁的速度来代表个人进步的快慢。四是要力戒虚荣。一些人并非要绞尽脑汁弄个一官半职,客观上是迫于种种压力而为之。这种虚荣心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情绪波动,焦虑不安,苦恼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领导干部不能把官职、金钱看得太重,应当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五是要保持高尚的情操。要常修为政之德,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风浪面前不动摇,好处面前不伸手。尽力脱俗,提高素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个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树立正确的“攀比观”,才能在正确的“比”中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才能使眼界更高远,胸怀更宽阔,情操更高尚,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职位升迁与调整,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自己,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90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