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教育似水,水质决定孩子质量
教育似水,水质决定孩子质量
□刘 畅
大连市教育局长骆东升表示,大连将对农村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职业教育,改造两所市内高中,深入开展“校际帮扶”等活动。大连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屠广越委员对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提出了忧虑,并呼吁为教师开设减压课(昨日半岛晨报)。
社会不仅流行“房奴”一说,更给家长和孩子戴上了“学奴”的帽子;另一方面,人的成长离不开基础教育,且一生只有一次,不可重来。因此,教育之于家庭的意义非凡而重大。
对教师而言,教书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对学生而言,一所好学校、一位好师长,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更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最近有条新闻值得关注,中国毕业生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万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面对争议,张磊表示,“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
其实,每一所负责任的学校,对孩子来说都堪比“耶鲁”。那么,学校如何才能具备“改变一生”的影响力?不妨借鉴陶行知老先生的一番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可不要等到用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治校理念上,应秉持公心,怀有爱心;在治学方面,应崇尚分享教育,充分欣赏、信任学生。此外,提高学校治校、治学的核心力,还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提高教师待遇。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得快,必须喂足草。穷什么不能穷教育,同理,无论社会分工如何,都不应让教书匠受穷,否则,就是对知识的变相贬值。其次,教师需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学历可能没有年轻教师高,但他们的国学功底、理论水平、计算能力都远胜年轻一代。“上梁不正下梁歪”,话虽贬义,却无比形象地反证了“好教师更易带出好学生”这一观点。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均衡发展”成为关键词。“均衡”不是“平均”,而是在公平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但是,“宁愿上三流学校,也不愿读一流职高”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识。殊不知,在欧美国家,职业教育非常普及。在德国,16岁至19岁的青少年有超过70%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高中教育中,接受职业课程教育的有89%左右……
学校是艘船,我们现在缺少的是一个筛选和建议环节,让每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船,进而抵达成功彼岸。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农村困难学生,更应关心城市“适学群体”。所以,不要一说到教育问题,就死盯着学校,不妨多关注“差别教育”和“本土教育”。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91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