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干部常回家看看”架起亲民桥梁

“干部常回家看看”架起亲民桥梁


□ 黄名金 
 

日前,四川巴中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个月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或成长地的村或社区住两天以上,加强同父老乡亲的感情交流、工作联系,并要向所在单位上交个人心得体会。此举一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26日《人民日报》)

巴中这一规定,可谓用心良苦。饮水思源,“干部常回家看看”可以让他们学会感恩,“干部常回家看看”有利于他们时刻不忘自己的根本,从而牢固树立“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公仆意识。官员多贴近父老乡亲,更容易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虽然每月只是短暂的几天时间,但却增进了干部和老百姓的感情,无疑一举多得。

一首《常回家看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它讲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其实,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常回家看看。一个月回家两三天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将理论跟实际相联系。一味地在单位关起门来决策,不如亲自到百姓中间走一趟,问计于民,这样才能做好百姓的工作,为他们谋求优质的服务。

连家乡都不想的人,怎么能想着国家;连亲人都不爱的人,又如何教育他爱党爱国爱人民。巴中规定“干部常回家看看”,就是要干部自觉养成一种习惯。有道是“自家不顾,何以顾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领导干部妥善处理自身与父老乡亲的关系很有必要。写“民情日记”让他们月月汇报,既可以检查他们在民意上的成绩,又可以促使他们了解群众的疾苦。不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

“干部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制度,有助于拉近跟百姓的情感距离。通过他们每月对父老乡亲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及时交办,分类解决,达到的要求。此外,“干部常回家看看”还有助于改变百姓眼中的、“官员高高在上”的形象,领导干部常回家跟父老乡亲聊聊家常,同吃同住,这些亲身实践更有助于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93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