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应大力增加个人的财产性收入
应大力增加个人的财产性收入
□苏文洋
近1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率在不断下降,同时企业的资本报酬率在上升。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及财政收入最大化,扭曲了要素价格比,使收入分配进一步向资本倾斜。影响居民财富积累速度的另一原因是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从居民收入构成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性收入。2008年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家庭收入的66.2%,而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2.27%(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居民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和专利收入,以及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和财产增值收益等。
这几年,财产性收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家都渴望在劳动报酬、工资性收入之外,能够有一部分财产性收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如同鱼与熊掌一般,不可兼得。
利息收入算是财产性收入吧?钱存在银行能有多少利息呢?那点利息交完税,早被通货膨胀抵消了。居民坚持把钱存在银行,更多的考虑是安全因素,比放在家里踏实点。
房子是财产。可是,只有一套房子自己住的居民,不可能把房子出租或卖掉,变成财产性收入。那些贷款买房的居民,10年、20年还贷,不断增加的贷款利息支出大幅度降低了财产性收入。万一房价降了,房租降了,非但财产性收入泡汤,财产全都缩水了。
投资股市也是一条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问题是大多数股民能做长线赚钱吗?价值投资,天方夜谭。打新股吧,连连破发。短线炒作,或许可为。但这终究不是大多数身为上班族的工薪阶层的正道。
你能想像火车司机一边开着火车,一边看着大盘吗?教师利用课间休息10分钟买卖股票?医生操着手术刀,还在想着今天跌了还是涨了?科技人员研究课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听周小川又发表什么重要讲话?
凡是边工作边炒股还能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人,在我眼中都是智商奇高的神人。股市的风险,比农民兄弟靠天吃饭还大。谁要是说中国现今的股市可以让广大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一定是坏了良心。
不用说中国的大多数人只能靠劳动的工资性收入维持生活,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人也不可能靠财产性收入过日子。“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道理并不难懂,前提是社会上有多少“外财”、“夜草”供给中国十几亿人?
国际金融危机就出在美国人不想着好好生产、只想着财产性收入,这个教训应当值得全人类记取。
我们的社会,应当鼓励大多数人专心、敬业,通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足以过上体面的小康生活。
我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忠实拥护者,更是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积极呼吁者。减免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被过多征收和拖欠,这比喊什么漂亮口号都实际得多。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9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