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想到了“70后”的高考

想到了“70后”的高考

 

 

□ 梅 寒

高考、报志愿、录取,眼下正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考期间,为方便广大考生,各地纷纷推出各不相同的举措:城市里的汽车禁止鸣笛,有些学校为考生准备了专门的车子接送,有当地的警车为考生开道护送他们走进考场……高考过后,一些酒店及时推出“特价房”、“谢师宴”;一些商家推出特价礼品,只要考生及家长拿出高考准考证,马上可以享受到优惠特价,一切为了高考!

一切为高考让路,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美好与和谐。然而,愈演愈烈的高考服务大战,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有关部门关爱莘莘学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高考环境;社会各界为考生服务,助推了“高考经济”……毋庸置疑,无论是商家还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高考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全民服务高考的大环境,就把更巨大的压力压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本来就被书本压得喘不过气了,参加高考,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青春梦想,更有亲朋的期盼和众多服务者的恩情。重重的压力之下,有些孩子就彻底崩溃了,走上了让人心碎的不归路,考生顶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身亡的新闻已经不少了!

由此向上追溯1520年,是我们这批“70后”参加高考的时候。记得那时候走进考场时,校外几乎看不到一个陪考的家长。校外大马路上的车子该怎么跑还怎么跑,商家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虽然我们心情紧张,表情严肃,但我们自己进考场,自己回家,一切困难困惑,都是自己面对。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八个半小时的文化考试,还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考核,这其中应该有心理素质的考核。在他们以后的人生路上,比高考更重大的困难或选择,应该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必须学会独自面对。

什么时候,孩子们走进高考考场时,就像平时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一样?父母在各自的单位里一如既往地上班,校园外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各忙各的事,不必刻意为高考大开绿灯,让高考在平静中悄悄进行?

也许需要很长时间。但还是希望,不要再刻意地对高考大肆铺排渲染,不要人为地为那些将要走上考场上的孩子们增加一分压力。都参加高考了,孩子已经大了,该他们独自面对的,就让他们独自去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没有谁的一生会因为一场考试就被注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00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