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别让“激素奶粉”继续检测无门

别让“激素奶粉”继续检测无门

几天前,“武汉3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记者了解到,武汉3名女婴家长称自己的孩子一直食用圣元奶粉,因此她们怀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祸。(相关报道见昨日《天中晚报》)

“女婴性早熟”到底是不是奶粉惹的祸?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相关部门检测一下奶粉的成分即可真相大白。

然而我们看到,无论是专业的乳制品检测中心,还是职能部门,均以“不接受个人申请”、“奶粉检测标准中没有激素检测项目”为由,拒绝了家长对奶粉进行检测的要求,实在令人遗憾。

如果说相关部门或机构不受理个人业务,这个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奶粉,尤其是规模化生产的婴幼儿专用奶粉,一旦出现质量事故,那就绝不是什么个人问题,其危害程度之大、社会影响之广都非同小可。对这样一个有可能涉及无数个家庭的重大事情,岂能将之视为“个人申请”而一拒了之?

更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专司食品安全监管之职的部门或机构林林总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检测机构能将“激素检测”作为奶粉的常规检测项目。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奶粉的其他检测项目能够侥幸过关,那么,哪怕其中确实含有激素,它也还是经过质量检测的合格产品,也还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消费者长期食用。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在奶粉之外,还有多少激素或类似于激素这样的有害物质,会因质检部门的“免检”而伴随着各色食物,最终成了人们的腹中之物?

之前出现的“大头娃娃”、“结石宝宝”,至今还令人们心有余悸,而眼下发生的“女婴性早熟”病例,对人们不啻于雪上加霜。这会使公众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变得更加脆弱。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固然希望质检部门能扮演好一个称职的“马后炮”角色,即便不能为社会个体提供无偿质量检测服务,也应该本着对公共消费安全负责的态度,对遭到家长质疑的奶粉进行质量检测,给公众一个确切的说法。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00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