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为“保安驻村”叫好

为“保安驻村”叫好

胡殿文

为确保农村稳定,让村民有安全感,浙江省海宁市公安局除了将警力下沉外,还创新机制,从去年7月开始,率先推出“保安驻村”的治安制度。按照“一村一保安,三村一民警”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在全市161个行政村和21个农村社区派驻保安员182名,他们的做法为新农村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阵阵新风。笔者不禁为他们的创新举措叫好。

首先是起到了“补白”作用。按照从前的模式,农村警力主要集中在派出所,而派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一级的地方。这样,村一级地方就成了盲区,而驻村保安恰好对这个盲区进行了填补。驻村保安除了调解纠纷外,在民警的带领下,还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保安驻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推动了统筹城乡警务工作的开展,使治安网络更加完善,农村警务更加前移。其次是起到了“减压阀”作用。近年来,海宁市加快新农村建设,很多村进行合并,几百人的小村一下子变成了成千上万人的大村,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治安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能不能及时解决。当地人把这些小纠纷、小矛盾比喻成“小鞭炮”。“小鞭炮”控制不好,很容易变成火药桶。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事倍功半,治安案件就解决到了根子上。再次是起到了“集聚效应”。一项制度创新容易,但能否长效、能否发挥其最好效果,关键还要看执行力度。驻村保安势单力薄,且很分散,于是,他们将三个驻村保安就近联合,白天分散在各个村驻点,晚上巡逻则合并在一起,产生了“1+12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宁市创新一项制度,盘活一方治安资源,我们不妨向他们学一学。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0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