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上海大火是高楼时代的伤痛
上海大火是高楼时代的伤痛
□曹旭刚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安康。虽然没人愿意看到这句话见诸报端,因为每一次的祷告都代表着一些同胞离我们而去,但是,这次我们还得祷告,因为在
虽然说在去年的元宵节,央视新址北配楼的大火已经让公众对高楼大火不再陌生。可是,那毕竟是一幢尚未完工的高楼,尚未有人入住,因而人们在熊熊大火燃烧之后,自然难以感同身受。但这次不同,因为着火的高楼已投入使用多年,因而让人难免心生恐惧,然后无力地问上一句:我家所在的高楼会不会这样着火?万一着火了,什么是我逃生的依仗?
都知道,一旦失火,消防队就是我们的救星。可是,上海高楼大火却让人知道了,原来国内大部分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高度是极其有限的,只能覆盖四五十米的高度,只有北京等极少数城市装配有极少的高度可达七八十米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因而,对于大部分地方的人来说,一旦高楼发生大火,居于上端的人们,恐怕除了听天由命外,别无它法。至于灭火用的直升机,姑且不说有几个城市能够拥有,即便拥有了,在滚滚浓烟面前,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以此看来,高楼之上,消防队的水枪让人难言轻松。
消防水枪到达不了,那就得靠自己了。可是,居于高层的你,清楚楼里的消火栓都在哪里吗?知道了在哪里,但知道它们真的管用吗?如果要逃生,你对高楼中的布局熟悉吗?知道哪里才是正确的逃生通道吗……老实说,这是一组让人后背发冷的问题,相信安居于高楼的人们,没有几个人可以完全回答。居住在高楼里的人们,和自己的邻居都不熟悉,如何能指望他们熟悉这些与自己生活“无关”的状况呢?很显然,这也是现代城市的“高楼后遗症”。
可以说,上海高楼的这场大火,不只是居于这所高楼中的人们的伤痛,更是我们这个高楼时代的伤痛。有专家说,高楼灭火是个世界性难题。高楼一旦着火,基本指望不上外部救援,主要得靠自救。这样说也许有道理,可是,我们还得问一问,既然消防安全难以对高楼有充足的保障,那我们为何还要迷恋高楼呢?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就真的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吗?上海高楼的此番大火至少说明,楼真的不是越高越好。
此外,如果高楼林立的城市理念不能得到改变,那么,还是希望个体的防火意识、自救能力能够在各种公共教育体系中充足起来,高压水枪、云梯、灭火直升机等外部灭火设备以及有关方面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能够跟得上城市大楼“长高”的速度。惟其如此,居于高楼之上的我们,才有欣赏美景的心情。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069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