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巨额财政收入应向民生倾斜

巨额财政收入应向民生倾斜

□韩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另一个新公布的数据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财政部称今年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0899.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超过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增速近一倍。

如果在财政高增长的同时,反而更加严控行政成本,把钱尽量用之于民,特别是在这个通胀的时代,想尽一切办法为民生减负,相信没有人会为这“7万亿”感到不满。从这个角度看,与4.4%CPI同时公布的“7万亿”财政收入,未尝不是好消息。它至少说明,在通胀的同时,政府掌握着控制通胀负面影响的充裕弹药。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7万亿”该如何为民生减负?答案无非是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完善对于民生的补贴政策。对于物价压力,不能迷信用行政手段控制,而是多行疏导之策,化解物价压力。试举一例,菜价居高不下,一方面,政府能否像补贴粮食生产一样,建立起蔬菜直补制度,对农民种植蔬菜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蔬菜流通环节成本高昂,能否通过政府埋单的形式,把部分费用降下来,如将城市社区菜场由营利性转变为公益性,菜场摊位实行低租金或者零租金,对蔬菜运销的油费开支实行补贴等。

所谓减法,就是推出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还富于民,从而减轻高物价给民众带来的重荷。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对于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呼声很高,从2005年至今的几年间,物价经历了几轮上涨,但个税起征点依然岿然不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远远背离,如此不合理的现状理应改变。再如,全国一年几千亿元的行政收费,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民众,都是个极大的负担。虽然此前经过了多次削减,但总体上行政收费依然项目繁多,金额巨大。如今面对物价高涨,启动新一轮的行政收费削减计划,应在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只要政府体恤民生之艰困,慷慨让利于民,就是值得称道的好办法。

就中国目前民众的福利水平而言,“7万亿”有着太多该花的地方。它背后,应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消息说,十二五规划将力促收入分配向民众倾斜,这无疑令人期待。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06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