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多鼓励公众参与交通治理

多鼓励公众参与交通治理

舒心萍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交通专业大学生李旭用两年时间设计“微型立交桥”,在他的设计中,十字路口不停车,还能节省空间。一些网友认为,该方案有利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采用,只会加剧拥堵。

无论这位网友设计的这个“微型立交桥”能否得到有关专家的赏识、这个设计最终能否被交通部门借鉴并应用到今后立交桥的设计与建设上,李旭设计出“微型立交桥”的意义都远远大于设计的这个微型立交桥本身。首先,体现了一名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说明他对北京立交桥的现状及优劣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开动了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事实上,既然是公共交通,社会生活中的每个公民都有“发言”、参与“设计”的权利,而并非只有官方认可的专家享有这种权利。其次,体现了创新思维。过去设计、建设的一些立交桥,往往结构复杂,环节众多,外形庞大。而大学生设计的“微型立交桥”,突出了十字路口不停车及节省空间的理念,这种理念应当成为今后官方设计立交桥的一种参考。

其实,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上,特别是立交桥建设上,政府部门更应该集思广益,深入发掘民间智慧,让更多热心交通事业的人士为解决拥堵问题献计献策。或许,有的人并非道路建设、桥梁设计的专业人才,在一些立交桥的设计上也不是很完美,但是其中一些“构思”及“创意”,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闪光点”的,尤其是一些“奇思妙想”的设计,一些新颖、超前、时尚的构思,应当引起交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适时与设计者积极进行洽谈、会商,对其参与公共交通建设的精神给予鼓励。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1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