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 >评论 > 寻找跳出菜价怪圈的路径

寻找跳出菜价怪圈的路径

殿

 

四川菜农梁平说,“哪种菜今年不好卖了,我明年就多种点”。为什么?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经济学常识告诉人们,价格围绕机制波动,当蔬菜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升。翻译成菜农的话,就是今年某种蔬菜泛滥成灾时,明年种这种蔬菜的就会少,价格就会涨起来。这样去做,当然也有风险,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种植面积还会较大,价格还是上不去。

问题远不止此,“菜价涨了,老百姓日子难过了,政府会出台政策稳定一下;菜价跌了,菜农日子难过了,但是政府却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有人把菜价问题归结于政策。不过,现如今是市场经济,虽说政府也有责任,但什么事都找市长也不是办法,那不变成全能政府了吗?菜农弄不清市场行情,专家也搞不懂。到底种什么赚钱,真的只能靠猜靠赌靠运气。

 面对菜农增产不增收的窘境,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现代化就是答案。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家庭农场或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遍布苏州农村的各类农业与农民合作社,把单个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议价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于是,苏州很少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事情。苏州是个特例,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知易行难,它涉及土地流转、家庭联产承包制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菜农说菜贱,市民喊菜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有人说,问题出在了流通环节。菜农的菜,被菜贩子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就高。本来,市民不可能直接到菜田边去买菜,如果去的话,他们的购菜成本会增加,实际菜价也会高不少。可是,凡事都应有个合理的范围。山东5分钱一斤的西葫芦,经过流通环节倒腾和菜贩的倒弄之后,到了京城市民手中还是一元钱一斤,这有点不正常。用老百姓的眼光去看,这是不正常流通的结果。正是由于过度的流通,流通环节成本加大的原因,使得一些农产品从菜农手中廉价取得后,却高价卖给了消费者。

“菜农说菜贱,市民喊菜贵” ,这是一个怪圈。从整体上看,受益是流通环节中的商贩们,危害的是消费者和菜农,带来的是社会问题。当然,流通环节也有怨言,油价涨了、蔬菜损耗大了、各种费用直线上升,不是有人说“中产万税、流通万费”吗?如此这般,我们终于找不到答案,而菜价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问题,又必须及时加以解决、怎么办?让我们继续寻找跳出菜价怪圈的路径吧。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17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