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塑化剂风波折射出什么

塑化剂风波折射出什么

曹媛媛

不久前,据媒体报道,大陆生产的食品首次查出含塑化剂。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塑化剂),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

    在台湾被塑化剂折腾了数天之后,大陆生产的食品也告失守。在公众看来,这个消息虽有点迟,但也并不惊讶。自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以来,网上很多网民就“断言”大陆产的食品也有塑化剂。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却言之凿凿,相当“自信”。

    如今,公众的判断不幸言中。对塑化剂判断的自信,实际上是对食品安全前景的不自信。公众的不自信源于商人的“黑”和监管者的“懈”。黑心商人为谋取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使假掺毒。而监管者的后知后觉,被动执法,更让公众不满。作为食品把关人,食品监管者总要等到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才去测毒、查毒。这种执法心态和执法效率,如何让公众满意、放心!也难怪公众现在经常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感慨。

    公众对食品生产和监管的不自信,久而久之,必然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从而怀疑一切市场销售的食品,怀疑监管者的一切努力。长此以往,无论对食品市场的发展,还是对政府的形象、信誉都是巨大的打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18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