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也说城市的下水道
也说城市的下水道
胡殿文
今夏武汉城区严重渍水影响市民交通的旧事,没有因雨过天晴而烟消云散。
进入雨季,城市防洪体系的脆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大雨侵袭,武汉成了泽国;杭州水漫金山;北京积水之潭;广州弱不禁“雨”…… 在暴雨考验中,我国许多城市都成了“威尼斯”,人流成“漂流”,汽车成“潜车”。就此来说,武汉市纪委启动城区渍水问责,显然比其他城市的“遮遮掩掩,推诿搪塞”好多了。
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作家龙应台回答是: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如果用上述方法衡量我们的城市,很惭愧,没几个能达标。尽管有人说,我们的城市像欧洲,然而,一场暴雨过后,立马露出原形:道路被淹,网点进水,汽车抛锚,人员被困……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把下水道比作“城市的良心”。城市是不是达到现代化标准,不能只看它的“脸”,还要看它的“心”。可当我们仔细打量时,发现天降暴雨的那一刻,很多城市并没有把生活变得美好,暴雨倾盆之后,排水系统不堪一击,“城市的良心”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使笔者想起一个遥远的例子。100多年前青岛修的下水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排水系统。它完全是中国工人修建的,遵循的是富有远见的设计理念以及严谨的态度。惭愧的是,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弄懂它的科学与严谨。我们见到的是“开膛剖肚”式施工以及要为城市“安装拉链”的无奈。城市的“前列腺炎症”必须从城市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保障实施处“治疗”。而在城市化进程急剧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建设者填埋河道,围湖造屋断不可行,急功近利、违反科学常识的事情再也不能干。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它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体现城市的智慧和良心。不难想象,城市建设不能只有一日千里的紧迫感,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科学思维。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1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