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还“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假期

还“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假期

 

每年七八月间,是我市最热的时节。往日喧闹的校园,一到这时便进入假期,一片沉寂。

对于很多父母在外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无论是留在家里,还是到父母身边团聚,怎样度过长达2个月的暑假,都是个难题。

作业、电视,电视、作业——很多孩子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时光中度过的。

早上6:30,起床、洗漱、吃饭、看电视;9:30,看书、写作业、看电视;13:00,午饭后看电视;15:30,做自己买来的试卷;晚饭后继续看电视;22:00左右睡觉。这样的作息表,是我市某校六年级学生杨傅为自己假期生活所作的规划。不过,由于时间完全靠自己掌控,杨傅的计划执行得并不严格。自从家里装了可收看50余套节目的微波电视,杨傅便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观看喜欢的动作片上。

笔者了解到,上述现象在我市的广大“留守儿童”中并非个例。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现在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一般是每门课一本。许多“留守儿童”很快就能把作业做完,剩下的时间便无所事事,往往只能呆在家里与电视“为伴”。

由于年龄普遍偏小,这些“留守儿童”缺乏自我规划的能力,假期大都不知该做什么,更多是在熬时间;而负责照顾他们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也很难起到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漫长的假期中,除了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几乎彻底中断,更谈不上帮助他们去作假期的计划。

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确实不够丰富。毕竟,小小的乡村不像城市那样拥有丰富的儿童教育资源,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度暑平台。多些好去处,让自己忘记孤单,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愿望。

此外,近年来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深入乡村,再加上儿童暑期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也引发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忧虑。

家长、学校如何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关爱机制,难题亟待破解。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站在“留守儿童”的立场上,慢慢靠近他们的心,就能够还他们一个快乐的假期。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19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