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让土地自由呼吸
让土地自由呼吸
□ 冯国庆 马清漪
如今,各县区城市化进程提速,一些乡镇为了追求广场、道路的宽敞,不惜耗费巨资大面积硬化,既挤占了土地又劳民伤财。
大地的“皮肤”硬化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硬化后的广场、道路砖与砖之间不透水,雨水没处去就只能往地势低的地方白白地流淌,难以渗透到土壤当中,使土壤得不到滋润,改变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墒情,硬化后的土壤因缺水而干旱板结,使寄生其间的植物失却了生存的家园,生物也丧失了依托松软土壤产卵繁育后代的基本生育条件,所以,夏日人们难以再听到蛙鼓和蝉鸣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大量雨水被直接排走也会导致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给,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缺水现象,严重影响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
人离不开土地,生物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让阳光、雨水和空气渗透到土壤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被异化、污染和破坏,保护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雨水是天降甘露,土地只有承接雨露才能得到滋润,万物只有通过水的润泽才能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少点硬化的土地,多点松软的土壤,让土地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从中领略田园景色和乡野气息也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笔者闲暇时查阅资料看到,欧洲不少城市街道仍沿用上百年的石条路,这样的道路有很多缝隙,形成了很强的渗水能力。而当地的天然草坪或沙石地面也起到分流雨水的作用,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直接倾泻到城市地面,有效缓解了大雨滂沱后地面排水的压力。
我市一些县区在路旁或是广场用花砖铺地,既能保存水分,又能为小草生长提供空间。小草即使生长在土石之间,也能通过砖石的缝隙长出一片碧绿,有利于保护环境。这是一个可以推广的好经验。
对正在加速向城镇化道路迈进的我市而言,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避免大面积的道路和广场硬化,让土地自由呼吸,并通过土壤下渗把暴雨转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0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