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从“布袋里买猫”到“铬超标胶囊”

从“布袋里买猫”到“铬超标胶囊”

胡殿文

布袋里买猫,心里没底。其实,现在人们从担心里子出问题发展到担心里子面子都出问题了。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涉嫌“涉毒”的9家药企中,既有企业为自己辩护,也有企业保持沉默。忽悠了大众之后,又如此卑劣,如此冷漠,确实令人惊骇。修正斯达舒的广告语是:“良心药,放心药,选修正药,管用的药。”现在被气愤不过的网友改为:“黑心药,闹心药,选坑爹药,皮鞋制药。”

布袋里买猫——因不知底细而心中惶恐。当下,即便是猫没有问题,但保不准布袋出了问题。布袋里装的药可能没有问题,布袋却有大问题。人们买药是用来治病的,结果事与愿违,吃那些带胶囊的药不仅不治病,还有可能患上癌症。人吃五谷杂粮,害病是难免的,有病就要吃药,吃了铬超标的胶囊,即便是将病治好,有可能患上更可怕的疾病。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有病不吃药,病情会加重甚至越拖越重,以至于导致死亡。有病时吃了铬超标的胶囊,会患上不治之症,这种感觉是何等纠结。吃药与不吃同样是死,何处规避风险?国人遇事,习惯于“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的从众心理。自保是无奈之举,平常百姓反正也弄不懂哪些带胶囊的药铬超标,哪些不超标,最低防御线是不吃带胶囊的药,或者选择胶囊药打开吃。而专家说了,有的胶囊具有肠溶性质,可以使药物免遭胃酸的破坏,保证药物在肠道顺利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果把胶囊打开服用,会导致药物被胃酸破坏而失效。有的胶囊是为了掩盖药物的特殊气味或苦味,增加患者服药的舒适度。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注明,胶囊一定不能打开服用。据报载,家住杭州市松木场的黄老太有点感冒,吃的药有抗生素也有感冒药,都是胶囊装的。416日早上,她照常服药的时候,突然想到“问题胶囊”,不知道自己服的胶囊有没有问题?于是,她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结果药粉灼伤了食道。不幸的是胶囊药不能打开吃!怎么办?搞不懂了!

 “毒胶囊”横空出世,这一次让人们长了见识——为了赚钱不惜危及他人生命。看来,学习理论还是有用的。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现在所谓暴利,就不是百分之三百的事情了,更高的利润刺激更险恶的事情发生。人们愤怒,人们无奈。胶囊里装的药是治病的,胶囊却是可以致病的,如此丑陋,情何以堪?有人说,这不是负负得正,也不能算是零和游戏,而是一种伦理底线的放逐与沉沦,“道德的血液”在这里已经渐次干涸,露出了苍白的底色。

对于“毒胶囊”,除借助媒体曝光,让它暴露于阳光之下外,有关监管部门应抓住不放,一查到底,反复抓,抓反复,以至于久久为功。对于诸如工业明胶之类,可以追溯与扩大监测范围,看是否还有其他危害途径与方式。常言道,气顺则百病不生。生活在一个免于“食品和药品恐惧”的环境,是公众应享有的权利与尊严,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从尊重国人的生存权做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4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