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媒体岂能对可疑数据不设防?

媒体岂能对可疑数据不设防?

吕怡然

    这些年,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成为新闻信源,一些容易引起百姓兴趣的数据,更是神速地被媒体引用。但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数据、榜单,靠谱吗?信息来源、抽样方法、统计步骤、分析过程等,能确保公正、科学、准确吗?数据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数据是否正确,直接关乎新闻真实性

 世界级皮包公司

    打开世界奢侈品协会的官方网站,看这个自称经美国政府批准并由国务院签署认证成立的国际非营利组织中国代表处横空出世以来的深深足迹煌煌业绩,不由人不信其世界级的权威性;而浏览由其开设的全球最具价值TOP100奢侈品牌官方大典官网,更恍若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主办机构、联合机构、支持机构、合作机构……一长串中外官方单位名录,足以把人看得发愣;而合作媒体名单上,世界和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电视台、网站,几乎悉数在列,怎一个字了得!再看十大顶级时尚十大私人飞机十大豪华游艇”……10个榜单100个奢侈品牌,光彩夺目,叫人眼晕……

    但恰恰这个全球奢侈品牌100榜单上罗列的许多二线品牌,被网友瞧出了破绽,由此对世奢会及其中国代表处的注册信息、运营模式、首席代表和执行官的身份等提出质疑。近日,随着一些媒体深入调查,一个皮包公司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据悉,北京有关部门已对其展开调查,只是不知道,是否也会把那么多成了世奢会合作伙伴的官方机构和媒体列入调查范围。

    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情媒体不能不自我检视:世奢会曾经推出一系列年度官方报告排行榜蓝皮书监控报告之类,当时诸多媒体深信不疑、照单全收,还颇有抢新闻的劲头,现在来看很可能上了大当。

拿到数据怎么就不稍加分析

发布与奢侈品相关的市场信息,世奢会将之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借以扬名立万、制造影响力。而每当它发布信息,即刻便成各种媒体包括国家级主流媒体的新闻素材。

    以今年年初《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为例,这个并未说明调查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的报告称,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比预计数额增长了15%,创历史最高点,以上消费分布为欧洲46%,北美19%,港澳台35%,消费目标为名表、皮具、时装、化妆品香水;……数据证明,中国人已经成为节假日境外最具奢侈品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居全球之首。一时间,这些数据和结论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广为传播。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便会生出疑窦:这个监控报告标注数据周期2012-1-12012-2-1,为期1个月,发布日期则显示为“2012-02-0402:52”,这表明,当佳节期间国人在欧洲、北美、亚洲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消费尚在进行中,世奢会就汇集到了种种信息,而且在截止时刻之后的数十个小时里,便精确计算出了世界各地市场的消费总额和其中奢侈品的份额、持中国护照者的消费份额等等——效率之高、能力之强,是不是有点超乎常识?超乎常识的东西果真可信?

    据报道,早在去年,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梅新育就指出,世奢会在一个会上现场发布的数据极度夸张,而且报告本身自相矛盾:一面称2010年中国旅游者在境外的支出总额是549亿美元,一面称其中奢侈品消费为500亿美元,而按照当年中国总共出境人数5700多万人次计算,平均每个人只花费80多美元食宿和游玩的费用,怎么可能?而一名世奢会前员工最近披露的内幕是,就在这个发布会头天晚上,几个员工通宵达旦在网上扒资料,活动前几个小时,这个数据报告才拼凑完成。活动结束后,因为数字给人揭出了洋相,头儿对下属大发雷霆……

媒体必须再次检点自己的职业操守

 “世奢会是否涉嫌数字造假,要由权威部门调查取证,这里不作妄断。但我们的媒体却需要举一反三,再次检点自己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难道因为是以世界冠名的机构发布的信息,难道因为是可以抓取眼球而求之不得正中下怀的数据,就不辨其是否极度夸张而轻率写进新闻、引入报道吗?

这些年,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成为新闻信源,一些容易引起百姓兴趣的数据,如胡润富豪榜之类定期发布的东西,更是神速地被媒体引用。但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数据、榜单,靠谱吗?信息来源、抽样方法、统计步骤、分析过程等,能确保公正、科学、准确吗?前些年,一个所谓全球性调查报告平均每个中国人有19.3个性伴侣,曾贻笑大方;所谓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实乃向壁虚构;所谓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系以讹传讹……但当时,它们都被正儿八经地写成了新闻报道,有些权威媒体也掺和其中。

 数据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数据是否正确,直接关乎新闻真实性。这方面反面的典型案例从来没有断档过,但愿不要再添加新的案例了!

说来很有几分反讽意味,世奢会主办的全球最具价值TOP100奢侈品牌官方大典特约协办机构名单上,赫然有一个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这个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首家专门从事打假的社团机构,是否对世奢会验过真伪?是否对其发布的数据做过甄别?是否将数字造假也列入打假工作的目标?郑重建议它从特约协办世奢会发布的数据入手,切实地查究一下、剖析一番。    (作者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6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