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

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

李丹丹

    前不久,央视曝光的网上购物遭遇个人信息被贩卖的情况相信让不少人看后心生忧虑。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过个人信息泄露被骚扰的经历,购房之后装修公司电话“紧跟其后”、生完孩子之后立马被各种母婴服务机构盯上……面对泛滥的各种广告电话、垃圾短信,在痛斥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谁动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让我们变成‘透明人’?”

    信息时代,个人隐私被侵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隐忧与困扰。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很多,从个人方面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一些人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接受了陌生人的问卷调查后,在对方的要求下,随意就留下了姓名、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信息;在办理消费会员卡时,不假思索地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有意无意间被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因为商家的管理不善或者恶意泄露而被盗用。从行业方面来说,很多行业的工作人员有机会接触、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虽然行业内部出台有关于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但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企业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使得这些规定形同虚设,一些人把掌握的个人信息私下拿来叫卖,以此坐地生财。

    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就要斩断其背后存在的灰色利益链,从源头上铲除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根源,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格行业监管;相关行业要依法管理好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严防外泄;公众要增强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可以主动提出保密请求。只有在制度约束、行业自律和公民自我保护的多方努力下,才能让个人信息的“防火墙”更加牢固,进而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信息环境,“个人信息安全”才不是一句空话。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9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