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互信与沟通是实现良好教育的开始

互信与沟通是实现良好教育的开始

李丹丹

据媒体报道,因为怀疑自己两岁的儿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温州的一位妈妈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口袋里让他天天带去幼儿园。此事被发到网上后,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而学校和老师也应当切实肩负起看护责任,让孩子安全、快乐地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然而,当家长选择动用录音笔来“监听”或者搜集老师的言行时,却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深深疑虑和不安。本该是童趣盎然、少有心机的幼儿园,真实上演的“谍战情节”让老师和家长的互信渐行渐远。

    随着一些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投向幼儿教育和安全问题,由此也引发不少家长的敏感和不安情绪。

    从父母的角度看,当孩子发生一些异常,父母无法从孩子或老师口中得知确切情况时,焦虑是在所难免的。家长让孩子带录音笔上学,此举虽然有些不妥,但也可看作怜子心切的无奈之举。

    教育活动有其特殊性,学校、老师和家长良好关系的构建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而建立这样的良好关系则需要彼此多一些信任和理解,多一些沟通和尊重。对于家长而言,幼教工作十分辛苦,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要与老师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可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一些真诚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信任缺失。而对于孩子犯错时老师适当的批评教育和引导,家长也不必太过敏感,反应过激。对于老师来说,幼教工作需要面对的是天真顽皮的孩子,要更好地胜任工作,除了良好的专业知识,老师更要有爱心和耐心。毕竟,家长的信任是建立在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基础上的。幼儿园要科学教学、规范管理,做到阳光、公开,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老师的职业行为处于社会监督之下,让家长真正放心、省心。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双方的互信和沟通是实现良好教育的开始。失去信任的“窃听”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拉大双方不信任的鸿沟,增加家长与老师间的隔阂,走向互相猜疑和信任流失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老师和家长之间加强互信和沟通,本着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才不会有相互间信任崩溃、“暗战”频发的情况。只有营造和维护全社会诚实互信的社会大环境,提升社会信任度,才不会让信任在人人互相提防的内耗中消失殆尽,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9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