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文明出行 让道路更畅通

文明出行 让道路更畅通

李丹丹

    “凑够一撮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近日,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红灯停,绿灯行”是众人皆知的交通常识,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在我们身边,“见缝插针、乱穿马路”的行人屡见不鲜,尤其是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在一些商业繁华区和十字路口,一些行人对交通信号灯视而不见,对交通协管员的劝阻置若罔闻,出现人车混行、行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

    笔者观察发现,大多数闯红灯的行人,都是选择在红灯和绿灯转换的前几秒钟通过马路。往往是只要有一个人踏出了第一步,就会有其他人跟上去。“并没有看红灯,只是看到车停了,别人开始走了,我也就跟着走了”,抱着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想法抢一时之快,是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份,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交通事故4227起,共造成798人死亡。2011年,全国因不遵守交通信号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4768起,共造成6143人受伤、1175人死亡。同时,在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违法行为中,违反交通信号居前10位。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交通参与者对交通信号灯的漠视。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行人忍耐红灯极限是90秒,等待时间太长也是闯红灯的原因之一,呼吁在城市和交通建设中应更多注重人性化。而面对“处罚严厉了,您还会闯红灯吗”的提问,也有人表示,应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给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带来威慑。的确,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良好交通环境的营造,既需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建设,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交通行为。良好交通秩序的维护,既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和执法,更依赖于行人素质的提升。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需要严格的他律,更要提高自律。

    今年的122,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确定的主题就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交通秩序的维护,是一道社会管理题,也是一道公民素质题,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秩序,自觉树立规则、礼让意识,才能营造更加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让道路更加畅通,让城市更具魅力。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9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