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猛于虎”的不是长跑而是体能锻炼缺失

“猛于虎”的不是长跑而是体能锻炼缺失

邹冬梅

日前,广州马拉松赛两名选手猝死,上海东华大学一学生跑完千米体质测试后离世。对于连续出现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长跑后猝死的事件,有人下结论说“长跑猛于虎”。由此笔者联想到近年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军训中屡屡出现的“军训恐惧症”,更发人深思。近年来,每年的大学生新生军训期间,练个站姿都能晕过去一片,像今年某大学3000新生军训就医的就有6000余人次,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啦?怎么这么娇气?这么弱不禁风?学生的体质之差,应该可以归到重灾区的范围了。长跑猝死、军训求医等现象严重,难道是当代应试教育的必然“副产物”吗?教育部门和家长对此也早已认识到这些 “副产物”的严重性。无论如何,笔者以为对这样的“副产物”不能掉以轻心 ,一定要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长期体能锻炼缺失所致。

耳闻目睹的一个个因体能锻炼缺失酿成的惨剧,不由得让笔者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学生的体能状况,与现在的学生相比真的好得多。也许那个时代物质生活水平远不及现在,营养食品没那么科学,但那个年代整体学生的体质确确实实较现在的学生体质强得多。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军训起来生龙活虎,男女同学很少有退缩不前的,军训时身体出状况者也寥寥无几。清晰记得,那时的中学生每周至少的两节体育课必不可少,并且体育课也上得实实在在、名副其实,一堂体育课下来学生们感觉身体就是“很爽”;每天早晨的跑步及集体操全员出动,起床后学生按班集合后,长龙似的队伍循环跑在学校的环形跑道上,标准到位的集体操让学生们身体更灵动,热身后走进教室瞬时书声琅琅;上午10时的课间操全校学生一个都不少地到操场进行集体“表演”,不仅场面壮观,而且彰显学生青春活力;下午的课外活动也由喜欢运动的学生自由支配,一个个训练着自己的体育强项,篮球、排球、铅球、羽毛球,跑步、跳远、跳高、跨栏跑……操场上龙腾虎跃。试想长期坚持这样的体能锻炼,学生们的体质还能不强吗?

纵观近年来,有多少学校能把这些体能锻炼从早到晚坚持、坚守始终如一的,难怪现在的学生跑步跑得呕吐、打球打得休克。现在的学生大脑是发达了,考试考高分了,上学上重点了,然而他们身体的抗压能力又如何呢?长跑猝死、军训一个月如临大敌,这些都得引起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高度重视。笔者以为,在以后的应试教育中,教育招生部门应把孩子们的体能达标也作为招生的刚性指标,学校和家长一定把孩子们的体能锻炼当回事儿。

因此说,猝死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猝死与跑步确实有关系,但并不是因为不该跑而是一直以来跑得太少,因此没理由说“长跑猛于虎”,学校更不应该因此叫停很多体育活动,反过来说更应该大张旗鼓地开展学生的体质教育和体育锻炼。如果从小开始跑起和进行各种体能锻炼,虽然不能人人跑马拉松,但1000米不应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吧。不管怎么说,早上起来跑个步、做个操也是基本的功课。这是民族强大的起跑线,也是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的底线。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9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