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送温暖贵在实

送温暖贵在实

王树恒

时至年终岁末,一年一度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已如火如荼展开,各地各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将钱物送到特困户、贫困户、老党员、老干部、烈军属、下岗职工、城市低保户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言而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济困送温暖工作,是落实帮扶政策、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然而,在这种温暖人心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尽人如意的地方,如有的单位领导到贫困户家中放下几百元钱或送去两袋米、两袋面、一壶油就算万事大吉;有的为了减少麻烦,往往喜欢去一些能说会道、没有牢骚怨气且家境尚可的家庭,而不愿走访患病,有怨气、有情绪的特困户或上访户家中;有的甚至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且能多上镜头以达新闻效应,提前“物色”了慰问对象,设计了台词,带上电视台的记者,前呼后拥、车水马龙到“物色”好的对象家中,把慰问金或慰问品一放,说上几句台词,慰问就算结束了;有的专选沿街、顺路交通便利的贫困户慰问,而不愿到交通闭塞的贫困户家中慰问,搞面子工程,有的即使到了贫困户家中,也不去了解群众的疾苦。如此现象,不一而足。

在笔者看来,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给群众,增进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感情,就应该在送温暖之前,搞好调查,摸清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所思、所想、所盼,使走访慰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钱物的送钱物,需要掌握技术、法律法规的,就送去相关信息,也就是说既送钱、送物解决群众近忧又送技术、送信息解决群众远虑。俗话说得好,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牢记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要掌握造成群众贫困的症结,实现“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不仅开展送温暖、送资金,还要送技术、送致富信息,更要送给他们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办法,引导他们走上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走访慰问取得实效。否则,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因地制宜,不断明晰送温暖的思路,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要防止走访慰问走过场、图形式,党员干部要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中要多与群众聊聊家庭的情况,问问群众在脱贫致富方面存在哪些困难,需要政府帮助些什么,同时把祝福的话、鼓励的话带给对方,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走访慰问更要持之一恒。少数领导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只是在过年、过节才到基层走访慰问一次,造成年终时热热闹闹,年一过冷冷清清。结果使走访慰问流于形式,而且会使群众不满意,影响领导干部的声誉。

走访慰问、送温暖是落实十八大精神、保持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把走访慰问、送温暖落到实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扶贫济困送温暖的工作水平,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户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才能把送温暖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与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2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