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莫让“户多多”成腐败“护身符”

莫让“户多多”成腐败“护身符”

李丹丹

    “房叔”、“房婶”、“房妹”、“房姐”、“房媳”……一些官员或其亲属因为拥有众多房产而被曝光的事件引起公众极大关注。而这些被曝光的官员中有很多又同时拥有多个户口、多重身份。

    户籍作为住户人口基本信息的记载,其严格性不言自明,“户多多”折射现行户籍制度执行过程中管理部门的失职。应当说,对制度的不尊重、不遵守甚至滥用,是我国户籍管理的最大危机,也让完善户籍监管的要求更为迫切。众所周知,户口除了身份的证明,还承载着就业、教育、住房等权利。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户籍差别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多一个户口,也就意味着多一种身份、多一个选择,少受一种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户籍管理的漏洞,都有可能让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治理户籍管理乱象的同时,更有必要对于“户多多”们冒着违规风险追求多户口的原因进行深究。

    伴随众多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户多多”被曝光,他们身后的巨额财产也随之公布于众。这些房产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令人惊讶。在普通人买房并不十分容易的今天,“房姐”、“房妹”、“房媳”们却能够轻松坐拥多套房产,这不能不引起公众对其巨额财产来源的猜测。事实上,户籍管理中的腐败和漏洞无形中成为部分腐败官员隐匿非法收入的“护身符”,也正是在这些虚构身份的掩盖下,他们的巨额财产才能隐匿于无形。

    大量案例显示,官员财产不透明与腐败有一定联系。然而,与官员财产公开的强大民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官员财产公示的不信任。据调查显示,网民对官员财产公示持不信任态度的理由是“灰色收入和转移性财产谁会公示”。事实上,现行官员财产申报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只要求申报个人工资收入,不要求申报家庭财产;只申报劳务收入,不申报非劳务收入,这也导致一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流于形式,同时也更加证明了完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和强化可操作性的必要。

    面对接连被曝光的“户多多”,公众期待更加公开、透明的调查真相,如果仅用“工作疏忽”来回答恐怕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对于“户多多”背后的“房多多”现象,必须进行深入、彻底的调查,只有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设置和更加严格的制度执行坚决打击各种在户籍造假遮蔽下的腐败行为,才能真正让腐败消失。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