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干部不“收心” 群众咋舒心
干部不“收心” 群众咋舒心
姜 洁
春节长假已经过去,每年这个时候,少数党员干部仍迟迟找不回“状态”、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不能自拔,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诟病。有些基层办事机构尽管已经到了法定开门的时间,却常常是难觅人影,或者办事拖沓、不能及时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一些机关干部精神状态松弛,工作纪律涣散,有的上班打牌、玩游戏,有的甚至离岗脱岗,给群众办事造成很大的困扰,导致群众怨言频生。
假期结束后及时恢复到工作状态,振奋精神做好服务,这是干部的本分,也是起码的底线要求。不可忽视的是,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常常忘记了党员身份,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居家主人。这样的心态直接决定状态,节后一上班,立马就现出了“原形”。
要让党员干部及时“收心”,除了需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外,强有力的监督更是必不可少。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有恃无恐,敢公然违纪违规做出种种“不在状态”之举?就是因为他们抱有侥幸心理,以往这么做的时候没有及时受到监督和惩处,导致“节后综合征”愈演愈烈。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纪检监察等有关责任部门应当建立一系列监督制度机制,如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办事时限制、效能考核制,通过刚性制度的约束做到奖惩分明,给那些不在状态的党员干部及时戴上“紧箍咒”,让他们不敢、不想、不能庸懒散漫,激发其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效能,提升形象。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要想赢得群众的口碑,光靠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只能管得了一时,长此以往却是行不通的。因此,“节后综合征”改得是否彻底,党员干部到底有没有真正及时“收心”,回到全心服务的状态中,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