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养老金保障不公平感从何而来

养老金保障不公平感从何而来

□徐立凡

 

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只有17%的人认为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满足生活需要,认为不能满足的达到39.1%36.4%的人感觉领到的养老金不公平。相比较而言,公平感最强的人群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者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者。

这个调查结果不会令人意外。现行养老金保障体系,是先对不同人群进行划分后再加以设计的,这种设计带有短缺时代明显的计划色彩。由于国家财政难以对所有人的养老保底,因此实行了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是刺激不公平感产生的根本原因。

老有所养,是正常社会应该追求并努力达到的目标,而且不应该因为在工作年限内从事的工作不同而有过于悬殊的区别。一个人在工作年限内对社会的贡献率多寡,与其工作性质不存在直接关联。从长远来看,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填平目前存在的较大保障落差,是应有之义。没有这一步,养老金保障中的不公平感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减轻人们的不公平感,让国家财政包圆暂不现实,增加企业支付又可能有损经济。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是,降低个人缴纳比例的同时,让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也参与缴纳,以此缩小落差并保证养老金结余不致下降过快。同时,从加大财政承担和提高养老金结余利用率两方面入手,使之最终成为所有人能够依赖的“未来资本”。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1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