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1068个会”折射出的问题
“1068个会”折射出的问题
胡殿文
文件连篇累牍,会议多如牛毛。近日,沿海某厅级负责人不堪会议之累,让人统计涉及厅局相关工作全年的开会数量,统计结果令人震惊:1068个!
一年开会1068个,扣除节假日,平均每天3个,领导一年到头整天泡在会海里了。看来那句“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顺口溜并不夸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通知落实通知,任何工作似乎都可以通过会议和文件来“落实”,但这种所谓的落实,往往就是形式,效果并不明显。由于会议众多,开销自然不小。因为平时在单位开会那么节省:会议餐费、房费、场地租用费用、交通费……细细算账,花钱多了。会议之外,就有了“陪吃”问题。干部既要陪上级、又要被下级陪,在酒场之间奔波应付,身心俱疲。如此这般,干部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却因深陷其中而无精力谋划全局办大事,踏踏实实干工作,进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贻误党和国家的事业。
会议泛滥,一方面是“长官意志”需要用会议场合来体现领导讲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根子在形式主义,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格格不入。另一方面用开会代替工作助长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不少干部认为工作就是开会,只要会开了,上情下达了,剩下的就是属下的事情了,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所谓“层层开会抓落实”,最后真落实的时候,又到处“跑冒滴漏”,开会效力大打折扣。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拿出“开过会发过文件”来搪塞。
文山会海泛滥,既有作风问题,也有思想问题,既有人的问题,也有体制问题。不仅空耗了时间和精力,凸显召集者管理乏术,还会导致参会者的本能抵触,“迟到、早退、打瞌睡、玩手机”等会场怪相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些地方曾尝试推出治理措施,实行“开套会、合并开会”制度,设置“无会月”、“无会周”规定等,但效果并不理想。想根治此症,就要树立群众观点,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要严把经费来源,釜底抽薪,严控会议支出。要利用新媒体沟通上下,落实工作目标,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搬“文山”、填“会海”,已是众望所归。但整治文山会海喊了多年,效果总是不如人意。关键是要立足当前,痛下决心,硬起手腕,强力推进。雨过地皮湿于事无补,瓢泼大雨也只管一时,只有抓反复、反复抓,才能奏效。着眼长远,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上着手,从严管严办上着力,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