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芦山地震再敲建筑原则警钟

芦山地震再敲建筑原则警钟

□苏文洋

 

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

又是四川。

在地震无预报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震后的紧急动员,抢救受灾群众生命;二是灾后重建家园。

这一次芦山地震,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生在周六的802分,人们大都不上班。8时左右,很多人已经起床或出门,多了几分钟逃难时间。当然,最主要的是地震只有7级,比上一次汶川地震小了1级。这一级关系重大,很多人逃过了一劫。

从报道中,我们知道已经有2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上万人受伤。我们对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表示关心和慰问。

地震中死伤原因基本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无论是家园重建,还是新建任何建筑物,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不能低于8级,这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王贵祥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他指出中国建筑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与世界多一点联系,少出一点连“建筑三原则”都搞不明白的笑话。起因是他在本世纪初,看到一本国内权威的建筑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开篇就说,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实用、美观”建筑三原则。教授说,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提出的是“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在后来的建筑理论发展中,又渐渐演绎为“持久、便利、愉悦”三项基本原则。

“坚固”也罢,“持久”也罢,到了中国某些建筑界专家那里变为“经济”,这可能有其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原因,这里不进行深入探讨了。笔者看今天的建筑,还是回到2000年前的建筑三原则为好。如果不能坚持三项基本原则,至少坚持第一项原则,坚持“坚固”、“持久”,而不是偷换为“经济”。各行各业这些年讲经济太多了,讲得有点过头了。建筑不讲“坚固”,不讲“持久”,只讲“经济”,那是抗不住8级地震的,7级地震也抗不住。

芦山本来是汶川地震时的重灾县之一。5年过去了,一次7级地震,又检验出有那么多房屋抗不住地震,这就需要认真找一下原因了。现在中国的钢铁、水泥生产过剩,政府可以对地震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一些特殊政策,提供一些免税甚至补贴的钢筋、水泥,让中国人居住的房子更加坚固一些,普遍达到抗8级地震的标准。住房坚固了,遇到地震时就能够少死少伤很多人,这里有经济账,也有政治账。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2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