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不能只盯着“门票经济”
不能只盯着“门票经济”
李丹丹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一些景区掀起新一轮涨价、收费热潮,就连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也不例外。据报道,清明节假期凤凰古城人满为患,大家都想赶在收门票之前来一次免费旅行。凤凰古城自实行门票新规后,颇受争议。
近年来,全国部分旅游景点,特别是一些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调高了门票价格,有的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幅度甚至超过200%。门票一涨再涨,让很多游客大呼“看不起”。旅游产品具有公共资源属性,然而受地方财力限制,很多景区的开发并不是作为纯公共产品进行的,而是带有半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允许景区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来维持自身有效运行。随着物价的增长,景区的运营和管理成本也随之有所增加。因此,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维持正常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但涨价之风却在无形中提高了旅游门槛,降低了百姓的出游意愿,折射出一种短视的“门票经济”思维,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性特点,能够辐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带来的高额直接回报,对于餐饮、住宿、交通、文化、娱乐和购物等行业刺激消费增长的作用重视和挖掘不够。而与之相反,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门票收入只占其公园全部收入的6.7%。我国的杭州西湖,免费十余年,门票少收2亿元,旅游收入却增加千亿。不可否认,作为景区营利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提高门票价格确实能够带来短期效益,但从长远来看,高票价减少了游客人数,必然会造成相关产业收入的降低,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大旅游理念,将着眼点放在延长旅游产业链上,围绕景区开发好周边相关产业,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拓宽营利渠道,而不能仅仅依赖门票收入。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26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