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小贩城管“对跪”,谁比谁悲摧?

小贩城管“对跪”,谁比谁悲摧?

□肖应林

 

如果不是表达一种极大的敬意或歉意,下跪这一肢体语言,是绝少有人会使用的。否则,就会被视为一种极大的屈辱。正因为如此,近日,一组城管队员与小贩“对跪”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并引发广泛关注和谈论。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331日,武汉市江汉区花楼水塔街一名叫曹祥超的城管协管员在巡查中,发现一名他曾多次劝说但依旧推着车子占道卖菠萝的小贩,为了避免小贩再次占道,曹祥超决定对小贩的推车进行暂扣,不过他把车上的菠萝等物品归还给了小贩。在双方交涉期间,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该男子突然跪下说:“求求你把车子还给我吧!”为了不引起围观市民误会,曹祥超也跪在了地上,就这样,两人“对跪”了一分多钟。(昨日《天中晚报》)

在老百姓的记忆中,中国城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摊贩成了冤家,两者不是张口对骂,就是老拳互挥,甚或拔刀相向,时不时激起社会波澜。这一回,人们看到的是二者都用了中国最古老也最隆重的礼仪:下跪。然而,这一在国人眼中最能代表诚意的礼仪,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呢?事实是,车被暂扣后,小贩又搞了一辆小推车,继续占道卖菠萝。

这是一个悲摧的结局。从小贩而言,小推车被扣了,但因为还得谋生,只能再弄一辆做生意,下次遇到城管执法,也许还会继续下跪;从城管而言,因为怕引起误会,即便是正常执法,面对摊贩的下跪与哀求,也只能“对跪”。然而,“下跪”与“对跪”,于个体之谋生活,于市容市貌之改变,作用又在哪里呢?

去年,媒体就曾报道,在济南,当地城管下跪劝商贩。显然,“对跪”场景的再次出现,不止反映出小贩的无助,也不止反映出城管执法的无奈,在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已走入一种困局。客观而言,当前各地城管执法已在向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城管的素质在逐渐提高,但毫无疑问,下跪,从来就不是执法时应该选择的方式。

于是,我们需要追问:当“对跪”成为一道街景,到底谁悲摧?从现实来看,在城管执法中,无论是温柔执法还是眼神执法,抑或下跪劝阻,都难以破解当前的城管执法难题。出路在哪里呢?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创新思路,重建制度规则,对于小摊小贩,不能只是“堵”。既然小摊小贩是城市中的一种必然存在,那么,保障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就是所有管理制度与管理行为的基点。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