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由鱼虾的命运想到的
由鱼虾的命运想到的
胡殿文
“人文”是什么?按教科书的解释,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自警自省意识,尊重生命,敬畏生灵,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人文精神也是指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故事。
一位在澳大利亚谋事的青年人,应在澳生活多年的同胞之邀,去悉尼近海捕捞鱼虾。因是业余水平,每撒一网都得费好大劲儿,但所幸总有收获。可每次把网拉上来,那位同胞却要一翻挑拣,然后将剩余的大部分鱼虾扔回大海。青年人不解地问,好不容易捞上来,为啥又扔回去?那位同胞回答:“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青年人说:“远在公海,谁来管你啊?”那位同胞笑道:“在这里,一切都靠自觉,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来监督。”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人文”并不深奥,它就是“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一种无须耳提面命的自觉,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人文”并不玄乎,是自警、自悟和自醒,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心理定式,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成于天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作家龙应台说过,在一个文化深厚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这大概就是今天倡导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协调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吧!作家李北陵坦言:“‘人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做人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品位、道德、智慧,是人文素养的折射,是文化积累的总和。”“人文”可以超越时空,产生不可比拟的力量。不过,这种力量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办的好事,也可能是办的坏事。
“人文”到底是什么?笔者并不清楚,企望智者知者赐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需要自己去琢磨品味,它是一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深处的东西。比如,国人面对鱼虾的态度如何,中国小鱼小虾的命运是不是有那么幸运。有些事就是那么怪异,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往往不需说大家都去做;抽象的、说不清楚的,往往要反复说,但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且无人去做,让我们一起去思考吧!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30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