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警惕“扫一扫”的安全隐患
警惕“扫一扫”的安全隐患
商德柯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分布成的黑白相间的图案,是信息数据的一道“入口”。如今,二维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扫一扫”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常用语。一条二维码能容纳500多个汉字或2710个数字,信息量比普通条形码高出几十倍,因此成为商业活动的新宠,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等领域,成为桥接现实与虚拟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然而,二维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日前,南京一位居民在扫二维码获取购物积分时手机中毒,手机话费被一扫而空。
事实上,二维码存在先天软肋,易于复制而难以防伪。简单的二维码属于开源代码,加密与解密转换也是开放的,加上制作成本低、生成工具多,黑白方块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然而,很多手机用户的安全意识还未跟上,在猎奇心理驱动下,见码就扫,容易中招。
认识到二维码的安全隐患,并不是要逆潮流而动,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是要促进二维码自身的完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消费者而言,应该在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两方面扎紧篱笆。从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制定有关二维码的监管法规,同时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遇到二维码诈骗案件时,应及时关闭相关运营商服务。
避免安全隐患,保护公众权益,二维码才能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46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