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大学生就业不要自抬身价

大学生就业不要自抬身价

姚晶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已经两年,至今已参加了全国十多场招录公务员的考试,屡败屡考,花掉了家中上万元的积蓄。父母劝他报考大学生“村官”,他嫌“掉价”;帮他找了一份底薪千元的私营公司文秘工作,他又嫌“丢人”。他整天趴在电脑旁寻找就业岗位和外企招考信息,随时准备赴全国各地应考。

    现实生活中,像这位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少。他们手捧简历,南下北上,频繁参加各类招聘会,目光总是紧盯机关、名企等单位,工资不高、环境不好的看不中,待遇好、压力大的做不来,高不成、低不就,一来二去,干脆什么也不做。更有甚者,宁可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也不“委屈”自己从事一份“不体面”的工作。

    据报道,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不再是“骄子”了。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应树立灵活务实的就业观,不要只盯着上面看,还要往“下”看,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从基层做起。再说,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当“村官”的、开网店的、办养猪场的,都不乏发展成大事业的先例。入选全国“最美基层村干部”的我市大学生“村官”魏华伟,当年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考入武汉大学,成为莘莘学子的学习楷模。如今具有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他,放弃留京机会主动选择到上蔡县文楼当“村官”已有几年。他为群众办实事,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引进投资项目,推动文楼经济发展……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可见,最基层的工作最能锻炼人、磨砺人,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做起,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大学毕业生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总在家里“啃老”,靠自己的能力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未来。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或自暴自弃。如果放低姿态和要求,那么就业的路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宽。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