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请“告状”农民吃饭是“爱民宴”

请“告状”农民吃饭是“爱民宴”

□殷建光

“这顿饭吃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回忆起711日的那顿午饭,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跃进村村民刘爱玲乐得合不拢嘴。刘爱玲和她的代理律师说,当天中午,国务院法制办就他们提起的行政复议举行听证会后,因午饭时间已过,政府领导请他们吃了顿饭。王卫洲说,听证会结束后,他们正打算离场,主持听证会的一名国务院法制办工作人员留住他们,并表示:“时间晚了,我们给你们安排了一顿便饭。”随后国土资源厅一名领导对他们说:“你们挺辛苦的,已经安排好了便饭,门口有人领你们过去。”(714日《新京报》)

对于这个新闻,网络上有一些议论,有的甚至把这顿便饭说成是鸿门宴,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笔者坚决反驳:请“告状”农民吃饭不是鸿门宴,是“爱民宴”。

听证会从当天上午830分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许,已经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农民真的很辛苦,作为政府部门应该让农民吃饭,这是对农民的爱,如果不让吃饭,就是对农民的冷了。

“包间的布置很简单,桌子上摆好了十五、六个菜。”行政复议申请人、米沙子镇跃进村村民刘爱玲回忆,饭菜热乎乎的,有鱼、丸子、豆腐等,主食是烙饼和馒头,还有一盆疙瘩汤和一瓶白酒。9个人吃这些东西,不奢侈,不浪费,没有鸿门宴的味道,只有“爱民宴”的芳香。

王卫洲说,他代理过很多起农民告政府的案子,政府体谅农民和律师的辛苦请吃饭的,还是第一次。这顿饭吃了近1小时,为了不浪费,刘爱玲等人把没吃完的56个菜打包。这个“第一次”,告诉我们,这是作风转变的硕果,这是爱民意识的回归,鸿门宴杀气腾腾,“爱民宴”暖意浓浓。

研究整个吃饭过程,反思请农民吃饭这个举措,没有一点鸿门宴的味道,只有“爱民宴”的芬芳,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典型的“爱民宴”,这样的宴席朴实无华,暖意浓浓,我们老百姓喜欢。这样的“爱民宴”,正气激荡,和谐可亲,我们老百姓感激。

请“告状”农民吃饭是“爱民宴”,这一点,请毋庸置疑。我们的招待费不应该是招待上级领导的费用,应该是招待普通老百姓的费用,这是对招待费使用的彻底颠覆,对于这个颠覆,我喜欢,百姓高兴,用人民的纳税钱请人民吃饭,有何不可。

如此“爱民宴”,飘荡的是爱民芬芳,提供的是正能量,多一些,也无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