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走出“输液”治疗误区

走出“输液”治疗误区

邹冬梅

 

近日笔者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国人每年输液超百亿瓶,年人均8瓶,人均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国10倍。然而,人均8瓶的输液究竟是多是少,笔者多方查找大量资料均显示,国人目前这种输液实属过度,而过度输液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过度输液“输掉”的免疫力和耐药性鲜为人知。经过笔者反复研读、查证有关资料、案例终于明白,我国目前医院呈现的“吊瓶森林”输液形势,有医院医生及患者走入治疗误区之嫌。

“是药三分毒”、“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曾是国人治疗疾病的“法则”,人们似乎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目前我国年人均8瓶的输液现状似乎对此又是一个讽刺。难道所有的输液治疗都是治疗国人身体疾患的真正需要吗?笔者近日走进多家医院发现,也许是季节交替正值疾病高发期,大小医院、诊所内,形容为“森林吊瓶”名副其实,老人、孩子,甚至看上去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输液者不乏其人。仔细询问,大都是感冒、发烧、拉肚子之类的常见病,看看吊瓶上的药大都是抗病毒、抗生素及激素类的,患者每次都得挂上两三瓶,输液周期四五天较为普遍。

据专家介绍,平常人感冒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过度输液有百害而无一益。以感冒为例,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最好的办法是适当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或通过口服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吃药不吃药都是七天好”的说法应该是有其道理的。然而,现在多数感冒患者症状不是很重、更没有高烧就进行输液,一种说法是好得快,一种说法是医生建议输液防止慢性病发生。事实上,感冒不是很重的情况下就输抗生素、激素,长此以往会形成耐药性,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对肝肾造成的损害更是无法估量。如今不少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出现肾功能衰竭有些就与此有关。另外,滥用输液还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及不良反应。因此,医学专家近年来不断呼吁: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造成国人过度输液、滥用输液原因很多。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小型医院、诊所的有些医生说:“不输液、联合用药咋有效益啊?”输液确实是部分医院特别是某些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但也反映出医院输液联合用药、以药养医的不良机制,医院只从既得利益出发,不管患者需不需要总会建议或误导患者说“输液好得快”等,让患者走进治疗误区。

此外,有些患者本身自以为是,主动提出要求输液的也有,但无论如何医生都应该正确引导患者,有责任向患者进行输液风险解释,更多地为患者身体着想。据报道,在西方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给药方式”。通常来说,只有急救患者、重病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注射和输液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风险较高的方式,常见病一般只是让医生开点药就能解决问题的。

与国外相比,国人“过度输液”的形势着实令人担忧。“过度输液”不仅让患者“输掉”钱财,更“输掉”保证身体健康的免疫力,产生耐药性让病更难治疗,其危害是终生持续的。因此,无论医疗机构还是患者本身对输液都要持严谨的态度,坚决抵制“只有输液才能见效好得快”的治疗误区。

“是药三分毒”、“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生素和激素,必须输液时一定到正规医院,避免“联合用药”、“以药养医”不良机制,医生尽职、尽责、尽德,病人谨慎输液走出治病误区,让“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国10倍”只是危言耸听!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6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