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特权车”的特权不在车牌在坐客
“特权车”的特权不在车牌在坐客
□朱 晔
车身悬挂“XX执法车辆”的无牌车公然在道路上行驶,有的甚至直接参与执法活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称之为不受法律制约的“特权车”。
今后,这种不挂牌的“特权车”休想在道路上行驶了。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获悉,从即日起至9月底,该支队将在全市集中开展公务执法车辆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和集中查处行动。(今日《天中晚报》)
新的交通法出台后,驾驶无牌车辆,将直接被扣12分。而那些不怕扣分的大都是“特权车”。
“特权车”就是那些具有特殊权限的车辆。而仗着部门权势,很多“特权车”违章驾驶,有的甚至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将车牌也摘了下来。
“特权车”既然是权力部门的车,就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违法违规的权利。要明确特权是用来工作的,而不是用来违法违规的。
所以说,治理所谓的“特权车”,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挂什么样的车牌,而在于特权车的坐客。这些年,“特权车”肇事、逃逸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人所倚仗的,就是手中掌握的权力。
遏制“特权车”,工夫在“牌”外,那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约束。什么是遏制特权的根本?那就是“权力透明”,把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如果说,所有“特权车”都必须按交通法规行驶,违者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治理无牌“特权车”,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渠道,如举报、处理结果的渠道;需要把媒介(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建设为“外部监督”平台,在数码时代,让个别人的“特权”在“抓拍”面前无处遁形。
这些,也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更加注重群众的声音,把群众的举报、媒体的曝光“当回事”,认真受理举报、依法处理举报,让人民群众的“抓拍”成为一个干部能否得到任用、晋升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让某些人提高自律意识,在规则面前有所敬畏,不敢再耍特权,不敢再充霸王。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65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