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让文化养老惠及众多老人

让文化养老惠及众多老人

 

1013(农历九月初九)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以来的首个法定“老年节”。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各个县区政府、社区街道、企业单位,社会各界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但是笔者了解到,节日里一些老人并不快乐,因为他们不仅需要节日期间的敬老活动,而且希望得到长久的精神关爱和平日里丰富的文化生活。无论是社区里的老年人,还是入住福利院的老年人,在养老金不断增长、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日子里,现在越来越需要和期盼丰富的文化生活,越来越需要子女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和关爱。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抽样调查社区养老的1600名老人,处于轻度抑郁的有395人,中、重度抑郁的有85人,比例达30%。而在调查敬老院的5000名老人中,2098人处于轻度抑郁,402人处于中、重度抑郁,比例高达50%。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源自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丰富的文化生活所引起的。事实证明,人生步入老年阶段,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精神上的失落空虚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不幸患上老年抑郁症的老人对健康的危害更大,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到老年,文化生活必不可少。据统计,老年人用于文化生活的平均时间所占比例最高,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时间也日益充裕,过去的业余活动都变成主业,如看电视、听广播、练书法、锻炼身体等。文化生活可以让日渐孤独的老人增加横向联系,给生活带来值得期盼的目标;还可以增加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扩大原本狭窄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养生水平,提高养老质量。

老年人的快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平时身边有人能够陪老年人聊聊家常、开开玩笑,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和健身项目,其实都是缓解老年人精神抑郁的“良药”,是解除和缓解“空巢老年”精神不快乐、忧郁、郁郁寡欢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和敬老院当中,真正能够做到给予老年人平时精神关爱,提供文化生活的其实并不很多,专业的人士就更少。

老有所养,需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老有所依,则需要全社会给予步入人生夕阳的老年人更多的文化生活和人文关怀。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文化养老绝对是老年人“夕阳红”岁月第一位的愿望,也是和谐社会文明指数的具体要求。所以有关部门需要探索文化养老的创新做法,努力拓展精神养老的实践路径。当前,为老年人提供文化生活和心理抚慰,可通过社区和养老机构两个层面展开,定期与老年人交流、组织养生讲座、组织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敬老院应为入住的老年人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常态化的精神养老、尊老活动,经常为老年人举办一些由他们参与的文化活动、做游戏和谈心交流,在落实福利院基本职能的同时,追求文化养老理念,真正打造老年人的精神天堂和享福乐园。社会各界也应与时俱进,探索多样化的助老、尊老、敬老方法,来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让文化养老惠及众多老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