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治公路“三乱”要走出割韭菜式困局
治公路“三乱”要走出割韭菜式困局
王石川
近日,央视曝光了两起公路“三乱”事件,一起在江苏徐州,交警查都没查就开罚单,短短8分钟,司机先后被罚两次;另一起在河南商丘,该市梁园区境内管护的公路只有110公里,执法人员高达200人,运管、路政人员靠路吃路、上路罚款。
屈指数来,自国务院1994年发布《关于禁止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通知》到现在,已近20年,为何公路“三乱”未被荡涤殆尽,反而出现了网友忧惧的“越治越乱”?
这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有业内人士称,全国每年公路罚款高达三四千亿元。这些钱并未完全归于财政,有些进了执法人员的口袋,有的地方还出现返还罚款的现象——尽管《行政处罚法》规定,地方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执法部门返还罚款,但返还罚款早已成了潜规则。
还因为监管不力。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是,媒体监督公路“三乱”,是一抓一个准,以至于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说:“我们的记者暗访哪个省,哪个省就会有‘三乱’。”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既然“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被命名为基本无‘三乱’省份”,为何中央媒体能轻易发现公路“三乱”?这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对公路“三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与体制积弊有关。有执法人员感叹:“我们任务也重,我完不成任务工资扣得多。”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税费改革之后,运管、路政部门的经费得不到保障,就形成了罚款返成的路径依赖。
治理公路“三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陷入割韭菜式的困局——割掉一茬很快长出一茬,亦不正常。如果不挖除制度土壤,公路“三乱”恐将继续乱下去。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71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