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面对行孝,不能只是感动

面对行孝,不能只是感动

君瑞

       孝心女孩胡雪莹在得到诸多媒体赞誉后,终于发出了一句疑问:“照顾老人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跟穿衣吃饭一样,怎么会成为新闻呢?”

    据媒体报道,胡雪莹年近80岁的父亲是肺癌晚期,已不能长时间行走,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看。于是,28岁的胡雪莹辞去上海的工作,带老父亲到北京,完成了老人的心愿。

    一时间,胡雪莹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也让那些没有经常陪着父母的子女心生愧疚。从尽孝角度说,子女辞职陪伴重病父亲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不值得过度赞颂。如胡雪莹本人所说:“这件事真的没什么,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满足老人的心愿,不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但是,就是这么一件正常的、尽孝的小事却成了当下的热点新闻,除了感动,笔者也有丝丝的惶恐。一种精神被无限放大,被众多人敬仰,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因为社会上缺少这种精神。

    毕淑敏在她的著作《孝心无价》中写到:“我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诚然,每个生命独立为人,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但成功的事业不一定要以空白的尽孝为代价。再忙,没有回家吃顿饭的时间吗?没有陪父母度几天假的时间吗?也许,取消一次和朋友唱歌,并不会让你损失多少友情,却能让父母愉快很久。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名言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每个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的子女,一定不要忘了时间的残酷。尽孝,一定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光阴。如胡雪莹所说:“ 其实很多事情怎么弥补都有遗憾。当你计划要为他(父亲)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太晚了,来不及了。”所以,对胡雪莹辞职带父亲游北京的孝道,不能只有感动,更重要的是子女们要常回家看看,真实地陪陪父母。如此,方能少些遗憾,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才会有更多温暖。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7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