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小银行打好“地缘人缘”牌
小银行打好“地缘人缘”牌
李赛辉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突出,三农金融服务的战略意义重大,同时受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影响,三农金融风险大。由此,构建健全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充分协调、融合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与实现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目标,不可偏废。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三农金融服务中坚力量的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由“道义式”、“政策性”支农,向“自愿式”、“商业性”支农的转变,既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的现实需要。
改到深处是产权。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筑牢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提升支农服务水平。而只有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才能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制度性安排,服务三农才能真正成为其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与自觉行动。
总结农村信用社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把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国际经验也表明,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并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柬埔寨阿克莱达银行等农村小额信贷银行坚持商业化经营模式,在有效动员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金融业同样存在市场分类规律。相对于大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农村、农民和农业有着天然的、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积累了“地缘人缘”的先天优势,这必然成为“农字号”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阵地。当然,三农经济特性决定了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特殊性。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落后性,三农贷款面临着“风险大、收益低、成本高、损失重”的突出问题。因此,只有在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才可能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76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