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评论:拳拳报国情 孜孜创新路

评论:拳拳报国情 孜孜创新路

向“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学习、践行驻马店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拳拳报国情 孜孜创新路

本报评论员

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当选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在《我是河南人》的自述中,施一公坦陈:“汝南县老君庙镇闫寨大队小郭庄,是我永远的故乡。”施一公也在多个场所表示:“在驻马店生活了整整11年,这种感情是让人很难忘的,所以我觉得这一辈子,在环境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驻马店。”正是幼时的潜移默化,为求学、工作的施一公打下了根基。功成名就的施一公时常以驻马店人为荣。

学习施一公,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施一公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回国过渡的过程中,施一公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最重要?施一公一次次问自己,一次次说服自己:是为了内心最深处的安宁与满足!回国前,吃的、穿的、用的、房产、汽车,施一公都有了;学术地位、荣誉奖项,施一公也有了;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儿女和一个温馨和睦的家。但施一公的内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总是怅然若失。“我缺什么?缺少的是对祖国的回报,缺少对自己求学时期信念的坚持,缺少让我振奋的直接帮助同胞的成就感!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这是最自然不过、也最让人自豪的成就感!”

学习施一公,就要学习他化爱国情为强国梦的崇高品德。回国后,虽然施一公鲜有机会重回河南、重回驻马店,看看昔日的恩师、同学、邻居、朋友,但在他的心里,已经无数次地告诉远在河南、远在驻马店的乡亲们:“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会为驻马店、为河南、为祖国争光!” 这种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激励着施一公奋进。施一公向海外的同学和朋友呼吁,这里是你的家、你的祖国,这里有你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他们对你充满了期望,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正为施展你的才能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祖国在巨变。回国前,我是巨变的旁观者,偶尔挽挽袖子帮帮忙。现在,我是巨变的参与者,是主人翁!”

学习施一公,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创新作风。在清华,施一公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支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在生活中可以知足常乐,在科研和事业上永远不可以。” “作科研一定要敢于批判,我的观点都是主观的,供你们批判。”这样的话语,经常会伴随他讲述的人生经历跳出来。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课堂上,他总是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鼓励学生与他争论,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勇于创新的作风。

“挥别中原的游子,载誉而来的归人。‘美国梦’是一个人的成功,‘中国梦’却是一个民族的光荣”, 他将昔日个人奋斗的“美国梦”转变为与祖国命运关联的“中国梦”。5年来,施一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担当、有作为,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一面精神旗帜,成为驻马店地域精神的一面旗帜。对于我们绝大数人来说,可能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没什么气贯长虹的壮举,终其一生可能只是在自己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勤劳工作、无私奉献。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平凡付出,同样能够汇聚成感动的力量,汇聚成加快发展的正能量。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8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