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公审贩婴案的警示意义

公审贩婴案的警示意义

       近日,备受关注的陕西富平产科医生张淑侠拐卖婴儿案,在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公诉方指控张淑侠共实施拐卖儿童犯罪6起,涉及被拐卖婴儿7人。

    对那些受到伤害的家庭而言,司法判决只是形式上的救赎,即便判决被告死刑也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创伤。但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公正的定罪量刑乃是杜绝此类犯罪的基本前提,它能够将法律的权威输入医疗人员的职业伦理当中,以一种警示性效应警惕医生切勿在利益面前“一失足成千古恨”。

    贩婴案的镜鉴不只针对医生个体,更针对医疗单位。从管理职责上分析,即便是医生个体的犯罪行为,与医院的监管也难脱干系,因为这种犯罪利用了医生在医院的职务便利。在职务行为中发生的违法犯罪,供职单位当然负有连带责任。虽然本案中医院相关领导受到责任追究,仍然值得反思的是,对于医生特别是科室的主任,在技术权威的光环笼罩之下,难道就没有实质性的制约和监督吗?

    总之,贩婴案公审,不仅在法律上寻求到一个正义的救济,也希望能对医疗秩序的公共治理起到事后镜鉴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法院通过微博直播、旁听公审的方式公开审理,为的也是于更大的范围内起到教育和警示效果。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39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