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高世鹏:我们向您致敬,学生的好老师好校长
高世鹏:我们向您致敬,学生的好老师好校长
高世鹏
为让家乡孩子“上好学”,他放弃县城的工作机会,投身基层教育事业20余年,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将一所全县排名落后的学校,打造成了“豫东名校”。教书育人,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他把毕生献给了教育,心中装的都是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教育,就需要这样甘于奉献的人。(4月21日《河南商报》)
小时候,曾读过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这是在赞颂老师的奉献精神:老师就像春蚕一样,毕生吐丝,一辈子教书育人,至死方休;老师又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即使成灰成烬也无怨无悔。当时的笔者似懂非懂,只是在心中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好神圣,然而现在,当笔者看到张伟老师的先进事迹后,终于明白了诗句中饱含的那种对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成才鞠躬尽瘁的的感人情怀。
张伟老师的事迹很感人,首先在于他对基层教育事业的那种热爱,那种执着。张伟老师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寒,一件军绿色的褂子,从高中一直穿到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县城教书无论从工资待遇上还是发展前景上,都要比去乡下好得多,但是,为了能让家乡孩子“上好学”,他毅然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投身基层教育事业,一干就是20余年,将一所全县排名落后的学校,打造成了“豫东名校”。 曾有一个私立学校打算用20万的年薪挖他走,他都没有心动,在他看来,留在家乡创造的产值更多,价值更大。
张伟老师的事迹很感人,还在于他对基层教育事业的那种自信,那种真诚。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的初中,老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教学质量比较差。张伟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增强农村学生的自信心,他提出了“进门都自信,出门都成功”的口号,鼓起了孩子学习的劲头。在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他为了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又当起了大管家,把老师们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在日常生活中以诚待人,宁可自己累一下苦一些,也要尽可能帮助同事解决生活困难,排除后顾之忧,让大家把劲头都用在教学上,不为琐事分心。
张伟老师的事迹很感人,还在于他对基层教育事业的那种创新工作,那种精益求精。农村的教育不好搞,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领先别人一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思路,创新工作,张伟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秋渠一中的老师每节课只讲15分钟,剩下的30分钟都由学生来“讲”,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提高了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运用创新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张伟老师对孩子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特意改革了学校的餐厅,每月只需40元,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伟老师走得很匆忙,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秋渠一中的同事们忘不了他,秋渠一中的孩子们忘不了他,秋渠乡的父老乡亲们也忘不了他,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却永远活在中原大地上!张老师啊张老师,我们的好老师,你可知道,秋渠一中的孩子们在想念你!不仅是因为你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焦裕禄精神,还因为你用辛苦操劳的一生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了一片新天地,你值得孩子们想念,你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向你致敬,张伟老师!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94053.shtml
